微博,老是看到“山东大学 学伴”这个词,看得我是一头雾水。点进去一看,才发现原来是关于山东大学取消了“学伴制度”,还引发了各种各样的讨论。
说实话,我刚开始对“学伴制度”这几个字,真是一点概念都没有。后来才知道,这其实就是给留学生安排一个中国学生当“学伴”,帮着他们适应中国的生活和学习。
原本以为,这应该是一件挺美好的事情。毕竟,留学生来到中国,人生地不熟,有个中国学生朋友,可以互相帮助,互相学习,增进彼此的了解,促进文化交流,想想就觉得挺和谐的。
可谁知道,这个“学伴制度”在实施过程中,却出现了很多甚至还被不少人指责为是“变相的男女关系”。
比如,网上流传的很多说法,就是说“学伴制度”其实就是“男女配对”,而且很多留学生都对中国女生很“热情”,甚至还出现了“学伴”和留学生谈恋爱,甚至结婚的情况。
我听说,一些留学生会通过学伴制度,来寻找“女朋友”。他们会用各种手段来“俘获”中国女生的芳心,比如送礼物,请吃饭,甚至还会有更过分的行为。
更令人感到气愤的是,有些留学生还会利用中国女生的善良和单纯,来满足自己的私欲。他们会向女生索取金钱,或者要求女生做一些超出“学伴”职责范围的事情。
这些事情,想想就觉得挺可怕的。你说,这还能叫做“文化交流”吗?这分明就是利用文化差异,来欺骗和伤害中国女生嘛!
其实,早在2016年的时候,山东大学就针对“学伴制度”进行过澄清,表示他们从来没有设立过这种制度。但后来,这个制度却还是被悄无声息地推行起来了。
直到近,山东大学终于正式宣布取消了“学伴制度”。这个消息一出,立刻引发了热议。
有的人欢呼雀跃,认为这是“正义的胜利”,是“对那些利用制度进行不道德行为者的惩罚”。但也有人感到惋惜,认为“学伴制度”原本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流平台,不应该因为一些个别案例而被取消。
说真的,我个人也觉得挺可惜的。毕竟,文化交流是相互学习和理解的过程,不应该因为一些极端的个例而被否定。
不过,我更相信,学校是应该站在学生利益的角度,来考虑问题的。毕竟,学校的责任是培养学生,而不是为留学生提供“女朋友”。
更何况,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开放,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也越来越便利,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寻找朋友,学习中文,适应中国的生活。
山东大学取消“学伴制度”这件事,无论结果如何,都引发了人们对文化交流、性别平等等问题的思考。
我觉得,这件事也提醒我们,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,应该更加谨慎,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。
我们也要更加勇敢地去维护自身的权益,不要因为“好面子”或者“怕麻烦”,而让自己受到伤害。
以下是山东大学“学伴制度”的简要时间轴:
年份 | 事件 |
---|---|
山东大学澄清从未设立“学伴制度”。 | |
2017 - 2022 | 疑似“学伴制度”被悄悄推行。 |
山东大学宣布取消“学伴制度”。 |
关于这件事,你怎么看呢?你认为山东大学取消“学伴制度”是正确选择吗?